沙尘暴的原因,找到了!
发布时间:2021-03-31

沙尘暴(sand-dust storm)是沙暴(sand storm)和尘暴(dust storm)的总称,是荒漠化的标志。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,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,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。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;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。

沙尘暴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灾害之一,并非现代的产物。据科学家对深海岩芯和冰盖沉积物的测定,早在白垩纪末(距今7000万年)地球上就有沙尘暴出现。3000多年前,我国史书便有西北地区发生“黄沙”、“雨尘”、“雨尘土”、“黄霆”等记录。中国古人将风后降尘称为“霾”,《诗经》注释中称:“终风且霾,传霾雨土”。由于古代扬沙降尘天气不时发生,因此“霾”就成了这一天气现象的专称。可见,沙尘暴在我国古代就成为一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。  ‍

001.png

据史料记载,公元前3世纪—1949年的2154年间,我国发生沙尘暴70次,平均31年发生一次。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却迅速增加,并且我国沙尘暴出现了发生时间早、影响范围大等新动向。我国沙尘暴发生的空间规律是西部多于东部,北部多于南部,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;沙尘暴在发生时间上表现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。沙尘暴发生的日变化表现为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,夜间至午前则相对较少。

强风、强热力不稳定和沙源分别作为动力因子和物质基础,是沙尘暴形成的三个重要条件。地面上的沙尘物质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。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,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;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;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。‍

002.png

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,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。人为过度放牧、滥伐森林植被,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,扰动地面结构,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,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。‍

个人防护要点:

1.及时关闭门窗,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。

2.外出时要戴口罩,用纱巾蒙住头,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。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。

3.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,密切注意路况,谨慎驾驶。

4.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。

5.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(资料、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0.051350s